蹲点故事①丨马铃薯育种是十万里挑一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2023-07-08 00:19:41
  

6月27日,东营,“希森早熟及耐盐碱马铃薯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项目在黄三角盐碱地组织测产验收,8个新品种示范种植获得丰收。

不久前,德州,希森集团乐陵公司繁育大棚里,第一批“航天马铃薯”也迎来收获。

收获,总是育种人心中期待的时刻。


【资料图】

弯下腰拨开薯叶,轻轻一挖营养土,就看到了一个个圣女果大小的“航天马铃薯”,希森集团乐陵公司总经理孔海明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收了起来。

“今年年初,2万粒马铃薯实生籽搭在太空驻留了6个月后乘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3月初催芽育苗后移栽到了繁育大棚,两个月后收获了微型薯,成为马铃薯的育种材料。”孔海明说。

单这一过程,就要3年。杂交育种首先选择优质的父母本杂交结出浆果,待浆果成熟后,把其中芝麻粒大小的种子,也就是实生籽清洗出来,之后再繁育微型薯。

太空失重与强烈辐射的环境,可以诱发种子变异。孔海明认为,虽然多数是朝坏的方向发展,但2万粒种子中只要有一两粒朝着好的方向变异,就可能加速品种选育。

首次采用航天育种的背后,是马铃薯传统育种培育出好品种的难度越来越大,用希森集团董事长梁希森的话说就是“常规育种的办法该用的都用了”。

“马铃薯育种本身就很难,新品种必须超过现有品种的生产表现才能通过审定。”孔海明说,以“希森6号”这个高产品种作为对照试验品种的话,就很难超过,但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又能给种植户带来效益的好品种一直是公司的核心追求,只有有好品种支撑,才能向市场推广获得收益,实现育种工作的良性发展。

但这并非易事!育种,首先就要有真金白银的投入。

“我们是连赔了十七八年!”集团董事长梁希森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赔了这么久,也没想到会投这么多钱,眼见着40多亿元投了进去。

2001年梁希森开始马铃薯育种时,很多人也没想到。当时他经营房地产项目正挣着大钱、快钱,咋看上了育种这不好挣的钱?梁希森小学没毕业,字认得都不多,为啥非要搞育种这样有科技含量的事?

这缘起于他的小女儿在洋快餐店,吃薯条的故事。得知炸薯条用的,都是国外品种土豆时,梁希森顿时吃了一惊:“吃个土豆子,咋还要进口?!”

68岁的梁希森,小时因家境贫寒,10岁就离家四处讨饭。“等我有钱了,一家发一锅白馒头”是其最为朴素的心愿。对粮食,他有着来自骨子里的渴望。

土豆在我国种植面积8000多万亩,面积、总产都居世界第一,单产却落后,仅居世界第93位,究其原因就是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好品种以及脱毒种薯利用率低。

梁希森不甘心,他要孕育出中国的土豆好种子。

说干就干,梁希森立马找来几位学农业的大学生开始搞育种。

“一开始没觉得土豆育种难,越不懂胆子越大。”

一般来说,基因组倍数越高,杂交育种就越难。与小麦、玉米、水稻等二倍体作物不同,传统的栽培马铃薯是四倍体作物,就是有四套基因组,其杂交后代性状分离严重,很难实现性状的稳定遗传,因此育种难度大,周期也较长。

“两年多投入了几百万元,没成功。之后就停了大半年,大学生们都走了。”梁希森说。

碰壁后也有收获。梁希森意识到,只靠花钱什么也搞不出来,必须要找专家带着团队才能干出名堂。

2007年,希森集团收购了专门从事脱毒马铃薯育种的北京中联宏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马铃薯育种专家孙慧生及团队加盟,并有1000多份种质资源归属到希森集团。这一年,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落户希森集团。

“有孙慧生教授这个‘领头羊’的带领,有种质资源的基础,育种逐步走向了正轨。一批育种人才也在她的培育下成长了起来。”梁希森说,孔海明、崔长磊都是孙教授的徒弟,现在都是育种的骨干,整个集团搞常规育种的研究人员就有近60人。集团还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增强育种力量。

崔长磊是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遗传与育种室主任,今年开始主要负责大田育种。微型薯种到大田,品种选育才算正式开始。

大田植株多,对地上植株部分第一年不进行评价,而是把收获后的土豆进行筛选,性状优良的下一年接着种下去,这样往往是淘汰的多,留下的少。每年加入一些新材料后,持续进行筛选,直到产生优质稳定的品系。

“一般来说,马铃薯育种是十万里挑一,种十万株马铃薯才能选育一个理想的品种,时间正常也得十年以上。”崔长磊说,大田育种要求管护手段很精细,温度、水分稍微一变化,种子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育种人员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不然容易造成标记混乱或材料丢失。

他记得,“希森6号”在大田育种前几年表现虽然不错,但混在十几份材料里并不突出。随着育种人员的精心照护,又种了三四年,产量越来越高。最终历经11年,才在3万多粒种子中培育而成,并于2017年、2018年分别以亩产9.38吨、9.58吨的产量,两次刷新世界马铃薯单产记录。

“育种,十年磨一剑。新品种选育的过程、时间是钱买不来的,虽然过程中有时会看不到希望,但只有通过不断的科研投入,才有望取得好结果。”孔海明说。

自2011年推出首个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希森3号”后,目前希森集团已有包括“希森6号”在内的11个马铃薯品种通过品种审定和国家农作物品种登记,开始大面积推广,同时还储备有一批待登记推广的马铃薯新品系。

有好种子,才有收益。

“‘希森6号’推向市场后,我们才开始盈利。育种二十多年,最难的时候只能卖房子,我也由富翁变成了‘负翁’。也想过放弃,但资金投进去了,下马是死路一条,往前走还有点希望。”梁希森说,育出好品种就是成绩,这二十多年没白干。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瑛琪 赵丰 实习生 于家源 赵雨鑫 报道)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