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是制糖大国,年糖产量居于世界前列,但是中国是世界上人均食糖消费量最少的国家之一,远低于全世界人均消费食糖水平,仅及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量的三分之一,属于世界食糖消费“低下水平”的行列。同时据中国糖业协会官网统计,我国成品糖中,工业消费占比约为58%,民用消费占比约为42%。工业消费包括食品加工、凝固剂、去污剂等,而白糖是这些产业重要原料。
未来几年随着我国糖料作物种植面积的增长,制糖行业进入上升周期。食糖按糖料划分,可分为甘蔗糖、甜菜糖。从我国糖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重心也是“以甘蔗糖业为主,兼顾甜菜糖业”。我国南方发展的甘蔗糖,与北方发展的甜菜糖,比例分占90%、10%。在蔗糖生产中,广西、云南两省区产量占全国80%左右。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国内白糖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分析显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白糖行业作为食品加工和生活消费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受到市场需求、农业生产、科技进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白糖主要分为二大类,即白砂糖和绵白糖。国外食用较多的是白砂糖,绵白糖主要在中国饮食文化圈内的国家或地区食用较多。各国对白砂糖的标准和分类不尽相同。中国把白砂糖根据精炼程度的不同,划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精制白砂糖、优级白砂糖、一级白砂糖、二级白砂糖。绵白糖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精制绵白糖、优级绵白糖、一级绵白糖。
白糖行业的上游行业主要包括甘蔗种植业和甜菜种植业;中游行业主要是制糖行业,通过对原料甘蔗/甜菜进行压榨、加热、分蜜等工艺流程得出成品糖;下游消费领域则分为工业消费和民用消费。其中,工业消费包括食品加工(烘焙、糖果、饮料、乳制品等)、凝固剂、去污剂等;民用消费则主要为餐饮行业和居民个人食用。
我国年产糖约1000万吨,主产区分布于广西、云南、广东、内蒙古及新疆等省区,除少量糖源在本地消化外,绝大部分需要销售外运到其它地区消费或者进行食品生产,产消地域的时空差异产生了国内白糖贸易。我国食糖年消费量约为1500万吨,国产糖加上每年高达500万吨左右的进口糖,白糖年度贸易的数量庞大。
从全产业角度来看,数字包装增长的成本问题可以从以下降本增效项目里实现覆盖并实现溢出效益:一是新包装糖防潮保质期长大大降低了储存期间的质变损耗(贴水);二是数字包装及配套的智能管理系统可实现食糖全流程的批次管理及,让每包产品可溯源可监管从而产生溢价(升水);三是数字包装配套的物联自动化设备从包装线、装车出厂、仓库装卸及出入库管理、终端用户都能极大的降低人工成本。
白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2023
据了解,全球主要生产国和地区包括巴西、印度、欧盟、泰国、中国、美国、墨西哥、俄罗斯、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亚等,其中前十位食糖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6%;前四大出口国分别是巴西、泰国、澳大利亚和印度,整体贸易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7%。今年以来,国内外糖价持续走高,当前国内期现货糖价均处在多年来的历史最高水平。据生意社,截至5月19日,白糖市场价格为6900元/吨,较去年底涨幅达到19.25%。与历史对比来看,白糖价格已经创下2018年以来的新高。
中国白糖行业产量下滑的原因在于主要产区广西省出现霜冻,农户改种利润更高的农作物。2021/22年度中国糖产量预测数据下调30万吨,至1000万吨,比上年减少6.3%。这可能导致中国进口步伐加快,进口量可能达到450到550万吨。StoneX维持印度和泰国糖产量预测数据不变,分别3150万吨和1070万吨,因为今年这两个主产国收成都不错。
“十四五”时期,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糖业面临转型升级。在上游糖料种植领域,糖料种植良种化、机械化、水利化等程度将进一步加深,糖业生产成本能够有效降低;在制糖工业领域,我国制糖工业加工产业链将进一步延伸,5G、物联网等技术将有助于产业智慧化、数字化升级,糖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白糖生产技术也在不断革新。目前,一些先进的生产企业已经采用了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这种生产方式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未来白糖行业还可以进一步推广使用新技术,例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优化生产流程,实现智慧化管理和精准化生产,促进白糖行业向高效环保方向发展。
白糖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白糖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白糖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欲了解更多关于白糖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国内白糖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